大华联行
风光企业,注入储能领域内的强劲新生力量
发布时间:2024-06-07 02:59:52   来源:大华联行

今日话题

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

在风光企业进军储能领域的进程中,两大主导模式已清晰可见。那些掌握核心上游技术环节的风光企业,在储能市场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而单纯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则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当前,储能产业正迈入大规模商业化的新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到21.5GW/46.6GWh,预计至2024年将超越抽水蓄能,成为重要的储能方式。
面对储能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风电和光伏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23年初至2024年5月22日,中国新增储能企业数量接近10万家,其中涉足储能与风电业务的企业达5.35万家,涉足储能与光伏业务的企业更是高达7.96万家,充分显示了储能领域的广泛吸引力和跨界合作的趋势。

01

两种模式

在风光企业进军储能赛道的过程中,两种主要模式尤为显著。一是具备核心上游环节优势的企业,通过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合,将业务延伸至储能系统领域,从而提升在储能市场的竞争力。二是采购设备进行系统集成,挖掘原有客户订单,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两种模式各具特色,均体现了风光企业在储能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战略布局。
储能系统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较大,需要通过储能系统进行调节和平衡。因此,中国对新建风电和光伏项目提出了配建储能设施的要求,占比从15%至30%不等,旨在推动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持续扩大,储能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市场格局。传统抽水蓄能受条件限制,新型储能方式如锂电池主导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因其成熟度和低成本优势而备受青睐。电化学储能系统包含电池组、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其中电池组成本占据重要地位。整个储能产业链涵盖了上游原材料和设备生产、中游系统集成与安装以及下游应用等多个环节,各级政府能源主管部门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02

面临的挑战

然而,尽管储能产业前景广阔,但其市场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新能源发电尚未大规模进入市场,储能项目的盈利模式尚待完善。电网侧独立储能的收益水平有待提高,用户侧工商业储能的收益来源也相对单一。因此,风光企业在进军储能领域时,需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制定适宜的战略和布局。
在风光企业进军储能领域的两大模式中,深度布局储能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而采购上游设备进行系统集成的企业则更加注重挖掘原有客户的储能需求。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涌入储能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产业链价格下滑成为普遍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因此,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成本较高以及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而言,面临出局的风险。而那些掌握核心上游环节竞争力的企业则更具生命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储能系统集成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然而,业主对储能电芯品质和品牌有明确要求,具备上游优质技术和产品、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将在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电网侧和电源侧储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占据国内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电网侧和电源侧储能将逐步转型为独立储能电站,实现多元收益模式。然而,用户侧工商业储能市场目前参与度相对较低,收益来源较为单一,需进一步拓展和提升。风电光伏企业在进军储能领域时,应注重掌握核心上游环节竞争力,提升全产业链优势,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关注电网侧和电源侧储能的发展潜力,并积极拓展用户侧储能市场,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收益增长。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 dhlh.net.cn 津ICP备1600448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