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联行
惠民县锚定高端铝产业新赛道!定向招商激活实体外资双引擎!
发布时间:2025-10-09 04:14:08   来源:大华联行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浪潮中,

山东省惠民县正以高端铝产业为支点,向全球投资者抛出橄榄枝。

作为鲁北地区重要的工业节点城市,

惠民县立足“实体工业立县、外资项目强县”战略,通过精准化政策供给、全周期服务保障、国际化合作平台搭建,打造高端铝产业投资洼地。

01


高端铝产业的“惠民坐标”

铝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高端化、轻量化、智能化升级是全球制造业竞争核心领域。惠民县凭借区位、产业基础和规划布局优势,加速构建从“高端铝材料”到“精深加工”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力求在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为夯实全产业链根基,惠民县在实体工业项目招引上聚焦核心环节。高端铝精深加工、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铝加工智能装备是招商重点。高端铝精深加工方面,瞄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含量项目,填补关键技术空白,提升产业附加值;新型铝基复合材料领域,关注铝基碳化硅等材料,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突破材料性能;铝加工智能装备领域,围绕核心生产环节招引先进装备供应商,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同时,惠民县实施“靶向攻坚”策略引进外资项目。一是对接跨国铝加工巨头,争取设立区域总部等,带动产业能级跃升;二是吸引下游应用领域外资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三是鼓励外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本地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系列举措取得成果。2023年,惠民县高端铝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同比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成县域经济增长核心引擎之一。外资利用表现亮眼,引进外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40%,增速居全市前列。惠民县正稳步构建铝产业全产业链生态,书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2



打造“惠民服务”金字招牌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惠民县全力打造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的热土。始终锚定“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目标,构建“全周期、一站式、定制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惠民县推出系列政策红利。土地保障上,对高端铝实体项目优先供地,按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最高返还30%土地出让金,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将企业拿地后开工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财政扶持方面,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年营收超5亿元外资项目前三年按地方财政贡献80%奖励,引进国际领先技术企业最高获2000万元研发补贴。

人才方面,实施“铝业人才专项计划”,对年薪超50万元外籍专家、博士团队返还个人所得税县级留存部分,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保障。

服务层面,从“企业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企业”,设“外资项目服务专班”和双语专员,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审批时限压缩至全省平均水平60%。推出要素保障“白名单”制度,对重点铝产业项目优先保供水电气运,工业用电价格下浮10%,设5亿元应急转贷资金。推行“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制”,减少对企业干扰,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72小时响应铝产业专利侵权案件。

平台支撑上,惠民经济开发区按“千亿级园区”标准建设,建成高端铝产业园12平方公里,配套海关监管仓、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便捷通关。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惠民)高端铝产业国际论坛”,2023年吸引12国86家企业参会,达成37个合作意向,意向投资额超120亿元。

产学研协同创新上,与高校共建“铝材料联合实验室”,设5000万元创新成果转化资金,推动技术转化。

惠民县全方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向海内外企业发出邀请,在这里创业激情将被点燃,发展梦想能开花结果。

03



不可复制的“投资价值洼地”

惠民县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政策与服务,更在于其辐射全国、连接全球的区位优势和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里的立体交通网络早已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为物资流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205国道、340国道穿境而过,距济青高速、滨德高速入口均在15公里内,这意味着2小时可达济南、天津,4小时就能直达北京、青岛,轻松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通道。

海运同样便捷,距黄骅港、天津港、青岛港分别为12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更值得一提的是“惠民—青岛港”海铁联运专线的开通,将货物通关时间大幅缩短至24小时,让本地产品能够快速通达全球市场。

空运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1.5小时车程即可覆盖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这里开通的至法兰克福、洛杉矶等国际航线,为高端产品的快速空运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如此优越的交通条件,惠民县的市场辐射能力不容小觑,俨然成为拥有3亿人口的“消费腹地”。

它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在500公里半径内,北京、天津、济南、郑州等2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星罗棋布,常住人口总量超过3亿,这无疑是汽车、家电、建筑等铝消费的主力市场。

尤其在2023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家电产量更是占据全国的18%,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为高端铝材料提供了稳定且持续的需求支撑,也让惠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除了区位与市场的优势,惠民县的成本优势同样显著,要素价格普遍低于沿海发达地区,为企业发展减轻了不少负担。

劳动力成本方面,产业工人平均工资仅为长三角地区的70%,同时周边职业院校每年能培养铝加工专业技能人才超过3000人,既降低了用工成本,又保障了人才供给。

能源成本上,依托山东电网的稳定保障,工业用电价格较长三角地区低0.15元/千瓦时,按照这个差价计算,年节省电费支出约1200万元/万吨产能,对于高耗能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节省。

土地成本方面,工业用地亩均价格仅为东部沿海城市的1/3,并且还能享受“弹性出让”“长期租赁”等灵活供地方式,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初始投入和用地成本,让企业能够更轻松地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04



与投资者共赢的“惠民实践”

在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惠民县以其独特的魄力与智慧,书写了中外合作共赢的精彩篇章。

2022年,一场跨越重洋的牵手在这片热土上演——惠民县成功引进德国某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投资高达10亿欧元的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底盘部件生产基地在此落地生根。


为了让这个“大块头”项目安心落户,惠民县展现了满满的诚意与高效的行动力:县财政给予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的有力支持,更细致入微地协调解决了德国专家子女的入学难题,解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项目投产后,便捷的物流通道同样给力,通过海关“绿色通道”,生产的零部件仅需48小时就能直达欧洲主机厂,确保了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这份努力很快收获了丰硕的成果,2023年,该项目便实现产值15亿元,不仅自身发展势头迅猛,更如磁石般吸引了12家本地配套企业集聚,共同勾勒出“研发在德国、制造在惠民、市场在全球”的崭新合作图景。

惠民县的国际合作版图不止于先进制造的引入,更向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延伸。当地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携手,共同孕育了中德铝基复合材料联合实验室。县政府率先投入8000万元建设实验基地,为科研创新搭建了坚实的舞台;企业则以设备入股的方式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专利成果得以共享,创新价值充分释放。

在这样的合力下,实验室结出了令人瞩目的硕果——成功研发出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铝基碳化硅材料,一举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如今,相关产品已顺利通过中国商飞、空客等国际行业巨头的严格认证,预计将为当地年新增产值20亿元,惠民县在高端材料领域的竞争力由此迈上新的台阶。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不仅是惠民县对外开放的有力见证,更是其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的鲜活注脚。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 dhlh.net.cn 津ICP备1600448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