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联行
运河明珠 兴业热土——小城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共享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4-15 08:56:42   来源:大华联行
北运河畔,京津腹地

天津市武清区大良镇正以昂扬之姿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大良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禀赋与产业基础,全力构建“食品精深加工、楼宇经济、农文旅融合、健康康养”四大产业集群。
2024年,武清区GDP突破千亿大关,大良镇作为核心增长极,以“福运武清”区域品牌为引领,持续释放“产业兴、环境优、政策活”的强劲吸引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投资热土。
01四大核心赛道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良镇以“小兔拔拔”水果萝卜为标杆,推动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2024年,田水铺村单村水果萝卜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未来,大良镇将聚焦三大方向:

中央厨房与预制菜产业:依托“原料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模式,建设智能化中央厨房项目,享受设备购置30%补贴(最高50万元),打造京津冀“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入果蔬脆片、冻干食品、功能性食品生产线,延伸“萝卜汁、萝卜干、萝卜叶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链。

科技赋能农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广“物联网+智慧种植”,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大良镇瞄准“优二强三”战略,推动楼宇经济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载体资源倍增,规划建设5A级商务楼宇集群,重点吸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业态入驻,目标2027年实现“亿元楼宇数量倍增”。

政策红利叠加,入驻企业可享税收返还、租金补贴、人才落户等“一揽子”扶持,同步对接京津产业疏解资源,承接高端服务业转移。

数字赋能管理,试点数字孪生园区建设,通过虚拟建模优化空间布局、能耗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超30%。

依托10.1公里北运河生态廊道、千年银杏“树王”、津北森林公园等资源,大良镇构建“四季有节、全域皆景”的文旅格局:

品牌活动引流,连续举办“银杏文化周”“萝卜丰收节”,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规划开发运河夜游、非遗手作体验等沉浸式项目。

农旅融合示范,打造“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大良片区,推出农耕研学、民宿小院、田园康养等业态,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完善智慧导览、特色餐饮、物流集散中心,构建“15分钟旅游服务圈”。

凭借“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金字招牌,大良镇加速布局健康养老产业。

规划建设10-15家康养产业综合体,整合医疗、康复、休闲资源,提供“旅居+疗养”一站式服务。

引入AI健康监测、远程诊疗系统,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级养老网络。康养项目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享受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及运营奖励。

02五大优势铸就投资首选地

立体路网,30分钟直达北京、天津市区,1小时覆盖雄安新区;

G105国道、京津塘高速等主干道全面升级,物流专线直达全国。

深度融入“京津产业新城”规划,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共建跨区域产业链。

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20%。

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低息贷款、融资担保,助力企业扩产增效。

推行“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机制,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

京滨工业园大良分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配套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人才公寓,企业可“拎包入驻”。

预留连片工业用地超千亩,优先保障亿元级项目需求。

与天津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共建食品研发中心,联合攻关保鲜技术、功能性食品开发。

提供“智改数转”专项补贴,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绿色车间。

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津北森林公园、红枫林等构筑“天然氧吧”。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三甲医院分院,建设人才社区、商业综合体,实现“工作生活零切换”。

03精准定位筑巢引凤,产城融合共绘蓝图

2025年,大良镇锚定“千亿镇街”目标,以“运河文化体验区、都市农业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为蓝图。

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中央厨房运营商、文旅IP开发机构、康养服务品牌、楼宇经济总部等作为重点招引方向。

设立“首投奖励”“人才引进奖”专项扶持,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大良镇的实践为小城镇产业突围提供了鲜活范本。

招商不是盲目堆砌政策,而是立足禀赋构建产业生态。小城镇需以“精准定位、生态赋能、服务破界”为核心逻辑,在四大维度持续发力。

l定乾坤,做专特色赛道

聚焦“一镇一业”,深挖本土资源比较优势。

大良镇以水果萝卜为切口撬动食品全产业链升级的路径表明,小城镇应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标杆企业+产业园+扶持政策”组合拳培育产业集群,将“土特产”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产业竞争力。

政策变引擎,重塑营商引力

从税收优惠到产业基金,从智慧园区到人才社区,

小城镇需将政策从“普惠撒网”转向“靶向供给”,针对目标企业的核心痛点设计“政策工具包”。

如预制菜企业看重冷链物流效率,则配套建设冷链集散中心;科创企业关注技术转化,则搭建产学研中试平台。

l生态作杠杆,激活资源溢价

京津冀的区位红利、运河文化的文旅价值、万亩森林的生态基底,这些曾被视为“沉睡资源”的要素,在大良镇转化为招商筹码。

小城镇应学会将生态颜值、文化底蕴等“隐性资产”转化为产业估值,打造“在公园里办厂、在景区中研发”的独特卖点。

l服务无边界,构建命运共同体

从“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到“企业家早餐会”机制,大良镇正将政务服务升维为“城市合伙人”生态。

小城镇更需打破“重招商轻服务”思维,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企业初创期配创业导师,成长期链金融资源,成熟期拓市场渠道,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共生效应。

大运河的碧波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蝶变。

当小城镇跳出“拼地价、比补贴”的传统竞争逻辑转向拼产业生态、比服务效能、赛创新氛围的新赛道,便能在区域经济版图中找到独特坐标。

今日之大良,以运河为弦奏响产城融合新乐章,诚邀全球企业共执如椽巨笔,在这片兴业热土书写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 dhlh.net.cn 津ICP备1600448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