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大米在华夏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我们主要的粮食来源,大米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谈及大米,不得不提作为曾经的御用贡品
淮安大米
在何处风水宝地中孕育而成?
那便是——涟水!
作为宁连一级公路涟水“守门将”,苏北主航道的“主航线”,引领涟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涟水经济开发区。
涟水县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该县水系以废黄河为界,南部地区排入洪泽湖,北部地区排入沂河。自然河流多源于古淮河滩地北侧,流向由西南至东北,最终汇入灌河,流入黄海。涟水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在经济地理版图上,东与盐城市阜宁、滨海、响水三县为邻,西与淮安市淮阴区、宿迁市沭阳县接壤,南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市淮安区隔古淮河相望,北与连云港市灌南县毗连。
涟水经济开发区距离淮安涟水机场只有6公里。淮安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香港、沈阳、西安、武汉、重庆、长沙、西宁、宁波、温州、厦门、汕头、广州、深圳等多条航线。计划开通中国台北及欧美等国内外航线。国内交通运输便捷,且短期内未来国外运输航线前路一片光明。
“十二五”规划中的连淮扬镇城际高铁,经过涟水经济开发区,设有涟水站台,与新长铁路、淮宿铁路互通,并连接京沪高铁。宁淮城际铁路也在此联通。此外,京沪高速、宁连高速、235省道等公路在涟水县境内交汇,形成立体化大交通格局。
盐河穿过该区域,连接京杭大运河和连云港港口。盐河单体航运能力达1000吨,涟水港港口位于开发区中心,岸线长五公里,年吞吐量160万吨。
涟水全力构建“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枢纽体系,集聚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份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年10月份,被中国商帮峰会组委会、长三角经济社会研究会等评审机构评为“长三角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 涟水经济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明显提速加快,生态园区、休闲园区、人居园区初步形成。遵循“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快了道路路网的建设,并一次性完成了雨污管网、弱电杆线入地等配套工程。建成区内的高规格道路路网已完成,各种配套设施如雨污排水、供水、供电、供气、电话、电视、网络等一应俱全,实现了“九通一平”。 开发区境内及周边20多个高档商住小区、别墅群相继建成。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盐河风光带全面建成对外开放。涟水地标性商业广场集购物、餐饮、休闲、商住于一体,主体竣工。大型物流市场广阔,年货运周转量可达到2000万吨。 教育、医疗、金融、劳动就业等服务机构配套齐全。三个农民安置小区及其配套的商业市场全面建成使用。投融资平台运作成效进一步凸显。储备商业用地850余亩,融资5.6亿元,完成商品房开发46万平方米,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开发区本着“高、大、新、外”的招商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好项目、拉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上。经过努力,累计进区项目200余家,投资超10亿元项目5个,超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6个,外资项目30个,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项目4个。品质优、项目多。 开发区负责人坚持深入生产一线、工地一线,至少每周走访在建企业一次,每半月走访投产企业一次,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动态,现场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区,所有问题有交代。帮助企业分析、解决生产问题。定期组织企业用工招聘活动,构建企业与劳动力市场的桥梁,及时为企业提供用工信息,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园区发展要跨过二干河,跃过宁连路,全面实施“南延、西拓、北移”的发展战略,将规划区向西与机场产业园相接,向北延伸至235省道,向南延伸至机场路,加强供气供热、污水处理、金融保险、物流、海关等配套功能,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承载力。 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总量30亿元,新增建成区20平方公里。按照“先规划,后配套”的思路,拉开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框架。加大生活居住配套,建设大市场、大型连锁超市、银行、医院、学校等,即将开工建设桃柳湖商业街、农贸、家居千亩大市场,全面提高配套功能。继续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金属机械加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突出抓好高档旅游服饰产业园、PCB产业园、台湾工业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名企集中区、外资富集区、产业特色区”。形成食品、医药、新能源、电子元件等四个百亿元级,特种化纤、高档旅游服饰等四个50亿元级特色板块。 作为合作伙伴,大华联行集团坚信涟水经济开发区这只雄鹰定当搏击长空、鹏程万里。
经济开发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产业布局包括食品酿造、医药化工、特种化纤、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等。已形成新城生活、片区生活、市场、港口物流、铁路物流等配套区,以及食品加工园、医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新港电子产业园、日化包装园等“五区五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