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充满挑战与竞争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
根据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第5条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
1、供给: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推进,医疗器械行业生产势头良好。
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产业,新医改实施3年以来,全国财政投入约合14099亿元,2011年政府对新农村合作社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2、需求:新医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消费能力,收入增加、老龄化对需求的拉动,需求平稳增加。
从消费观念上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推动了对各种医疗保健器械的需求,如身体脂肪含量测量仪、计步器、按摩器刷等,同时更多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越来越愿意在家里进行康复的治疗,而且随着人们对自我诊断和保健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的需求。
2012年一季度,我国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达316.49亿元,同比增长24.53%
3、存货:市场需求旺盛,存货增速下降在旺盛的需求条件下,存货的减少是必然趋势,增速较之去年同期显著下滑。
4、进出口:进口增幅减缓,诊疗设备进口增速较快;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传统出口市场低迷。
2012年一季度,我国医疗器械累计进口额度达14.72亿美元,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累计出口额度达15亿美元,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3.7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有:
1、外需持续疲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欧洲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国际市场需求呈萎缩状态。
2、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尤其是用工成本的持续增加,过去3年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上涨33%,虽然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跌,仍处于高位运行。
3、整体贸易环境的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