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联行
大华观点|招商引资竞争无处不在
发布时间:2022-11-11 09:13:26   来源:大华联行

竞争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普遍有在,竞争主体或是政府,或是部门,或是企业,或是区域,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竞争态势决定了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方法,决定了应采用何种招商引资策略。

如前所述,在新形势下,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那么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实践中,很多地方招商引资部门对“家门口的竞争”认识不足,以致丧失了不少的机会。

在招商引资中,只有确定竞争目标,才能通过竞争态势的分析,找出比较优势,拟订可行的招商策略。


图片
招商引资竞争误区


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目前,国内区域之间的招商引资竞争已经出现了一些无序、恶性的现象。实践中,招商引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开发区过多、过滥


目前,中国的开发区基本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包括国家、省、市(地区)县(市)乡(镇)5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往往分布在同一区域,但定位大多不甚明确,导致功能重复交叉,加剧竞争。


(2)基础设施建设盲目投入


一些开发区为竞争所需,在潜在投资商及其需求都未明确前,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称之为“筑巢引凤”。而投资商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是有限的,导致了其在数量和结构上供过于求,使资源闲置。


(3)优惠政策恶性竞争


几乎所有的省、市、县甚至乡镇都出台了对外资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并不断根据周边竞争者的变化而调整。例如,国家规定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两免三减半”。许多地方自行增加到五年免税、五年减半;有的地方规定对除税收以外的各种政府收费全免,称之为“无费区”。

一些地区竞相降低土地出让价格,个别地方甚至免费向投资商提供土地。同时,少数区域还利用行政手段降低用电、用水等生产要素价格。


(4)招商引资成本上升


各种投资洽谈会、境外出访团组、委托中介机构、广告宣传等形式无疑将耗费大量的资源。例如,2013年5月,某省招商团在中国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一名参会的中国香港企业家透露,参加者共约40人,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这名有亿万身家的企业家,宴会结束后特地向服务员要了账单,看后不禁感慨:“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




图片
招商引资竞争途径

随着地方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中的地方特色越来越浓厚,地方角色越来越凸显,地方竞争特别是相邻开发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制定招商引资任务、目标、方针和决策措施时,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考虑投资商的需要,满足投资商的需求,同时实现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有效的招商引资竞争途径,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能够降低招商引资综合成本,增强当地招商引资竞争力。

(1)招商引资硬件设施竞争


新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区、旅游度假区;投入巨资兴建各种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


(2)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竞争


当前各地为了吸引投资商投资,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优惠政策之外,纷纷出台各自的特殊优惠政策,且互相攀比、竞相优惠,它们认为政策越优惠、越特殊,越能吸引投资商投资。

优惠政策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外资企业看重的还有法律保护,如待遇保护、工业产权保护等,以及资金的运营安全和能否实现预期的边际收益。


(3)开展投资促进竞争


以各级政府和各类开发区为主,通过制作投资宣传资料、投入大量广告费用、举办名目繁多的投资洽谈会、派遣招商团组组、职业人员上门推销介绍等方式来发现和吸引投资商。


(4)扩展招商组织和渠道的竞争


各地政府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机构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其职能不仅是审批外资,也从事招商。由此出现了职业和半职业的投资促进人员。吸引外资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化,广告、互联网中介机构和代理人都可成为吸引外资的工具。

案例:招商引资怎能没有原则?
图片


“外地客商来xx市投资,由于当地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场等因素造成亏损,一律由当地政府包赔。”这是山西省XX市针对招商引资出台的七大规定之一。这一招商新规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争议。事实上,这套新规已经出台大半年。自去年开始,包含”对外地车辆在xx市境内的违章,只纠错、不罚款”等优惠条件的《xx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就已经出台。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将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各级领导亲自带头找项目、谈合作、促投资。有的甚至制定了全员招商办法,所有政府部门都有任务,就连公安和政法机关也不例外。完不成任务概不提拔。xx市这几条新规更是彰显了当地的招商决心,但是,这种美其名曰“善待外来人”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当地领导政绩饥渴下的心急火燎,生怕得罪上门的“财神”而作出的一些退让显然是没有原则的。打出“政府包赔”的招牌,直接目的是为了吸引资本流入。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是裁判员,企业是运动员。到底是赚还是赔,应该由市场最终说了算,没有“亏损包赔”的道理。而且对外来资本的“优待”,客观上又造成一种不正当竞争的格局,对于本地企业来说明显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同样体现在“外地车辆违章,只纠错、不罚款”之上。法制完善的社会,谁都不能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为何外地车辆可以享受豁免而横行霸道?那么,所退让和牺牲的,显然是整个社会环境。

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在路径上长期依赖于招商引资模式,政府退出并交还市场变得十分困难。但说到底,还是根子上的政绩冲动使然,恐怕只有消除了这种冲动,一切才会变得容易起来。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 dhlh.net.cn 津ICP备16004485号-5